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和开放进行系统部署,标志着我国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信息通信业应抓住政策机遇,高度重视重点领域场景培育,发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势,自觉扛起以场景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大旗”,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以场景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场景培育和开放对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仍制约着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少新技术“叫好不叫座”——核心原因不是技术不成熟,而是缺乏必要的场景支撑。《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打造一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制造业、交通运输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应急管理、矿山安全等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实际上,场景作为连接技术和产业的桥梁,能够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产业化应用,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市场。对信息通信业而言,场景是技术验证、创新迭代与产业化落地的核心载体,5G/6G网络设备、量子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需要通过具体场景获得实际应用环境,加速技术成熟与商用落地;同时,场景也是连接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纽带,通过开放场景资源,能有效缩短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周期。此外,场景创新还直接服务于远程问诊、智能养老助残等数字生活需求,助力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信息通信业拥有的数智技术优势,为场景应用提供了强大驱动力。近年来,我国数字基础不断夯实,数字技术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显著提升,数字应用不断拓展,场景越发深入生产生活。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应用则体现在全流程智能化,数字技术深入设计、排产、物料运输、生产控制等环节,贯穿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入各行各业,重塑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5G、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千兆光网等的深入建设,为场景培育和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推动各行业企业在生产方式、业务形态、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范式、技术架构等方面实现系统性变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不断加深,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实施意见》明确的22个重点领域的场景应用,均与信息通信技术密切相关,这意味着在政策落地中,信息通信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信息通信业要扛起场景创新的“大旗”,在“5G+”“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北斗+”应用场景大显身手。实施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面向大中小企业深化重点行业领域5G工厂建设,推广一体化、集约化解决方案,开发推广机器视觉质检、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等重点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向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运维服务等各环节延伸,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的“倍增”效应。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拓展机器人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推动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优先在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等细分场景实现落地应用。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实施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工程,面向钢铁、电力、船舶、航空等重点行业,加快在设计、排产、调度、仓储等应用场景普及推广。促进北斗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海洋、精准农业等新场景深度融合应用。
场景是重要且稀缺的市场资源,既能充分释放技术的商业价值,又能为信息通信业提供广阔增长空间。信息通信业作为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主力军,要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聚焦场景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不断运用数智技术拓宽应用场景边界,以场景创新激发数智化转型新活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