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目标,积极探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网络安全治理新机制。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创新性推进网络安全保险纳入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在政策供给端,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要求,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在市场创新端,推动多家网络安全保险产业相关服务方协同构建网络安全保险服务生态体系。通过政策制度供给与市场创新双轮驱动,统筹布局网络安全保险产业发展路径,推动网络安全保险从“风险兜底工具”向“安全能力载体”升级。
政策赋能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构建制度保障体系。2023年12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保险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保险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激发北京市网络安全保险市场活力,助力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发展现状及安全需求,以产业创新、标准引领、需求释放、宣传推广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网络安全保险对产业的整体撬动作用,强化网络安全产业创新供给能力,提升用户企业网络安全风险应对水平,推进北京市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试点工作。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多次网络安全保险试点工作研讨会,推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亚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源堡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网络安全保险相关服务机构,构建形成覆盖产品设计、风险防范、风险评估、定损理赔的全链条工作体系。
强化产业基础支撑。2024年10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北京市网络安全保险产业图谱征集工作的通知》,开展网络安全保险产业图谱征集工作,全面梳理北京市网络安全保险现有市场及服务能力,建立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机制,实现保险公司精算模型、网络安全技术服务、第三方服务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的有机结合,形成具备北京特色的网络安全保险图谱目录,为企业遴选合适的网络安全保险服务提供重要参考,助力建设北京特色网络安全保险产业集群。
市场驱动 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培育市场主体集群。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搭建政企协同交流平台,系统整合保险公司、网络安全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相关资源,形成保险产品开发、安全服务支撑、评估查勘定损的一体化资源矩阵,实现供给侧能力体系化集聚,为网络安全保险市场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系统化支撑。
创新网络安全保险服务体系。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推动保险产品创新迭代,持续丰富基础保障型保险产品,覆盖主流网络安全风险场景;开发行业定制化险种,精准匹配重点领域安全保障需求;探索“保险+服务”融合模式,强化技术赋能保险服务。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还优化配套支撑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标准框架,完善量化评估与动态监测机制;规范定损定责流程,形成第三方服务机构技术评估标准体系;健全服务运行闭环,建立“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赔付”全流程体系。
构建示范推广机制。2024年以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基于北京市自身产业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北京市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相关工作,推动网络安全保险产业各方在信息技术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下形成数十个行业落地实践案例,沉淀建立可复制的服务模式和实践方案,为网络安全保险规模化应用奠定实践基础。
政策创新 激发网络安全保险市场活力
下一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将进一步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策创新为支撑的网络安全保险发展路径,不断激活网络安全保险市场活力、优化政策协同发展。
一是深化市场认知培育。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整合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及重点企业资源,构建立体化宣教网络,依托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高规格产业论坛打造网络安全保险政策宣导专区,以权威发声塑造市场共识,赋能生态价值升级。
二是强化长效制度保障。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结合相关政策推出针对网络安全保险的企业应用支持措施,推动需求侧用户更快、更好地应用网络安全保险。同时,探索将网络安全保险嵌入企业数字化预算框架,构建重点领域投保预算编制相关要求,探索建立行业级风险偿付联动机制。
三是创新服务赋能模式。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探索构建风险适配评估动态优化机制,推动形成多层次保障服务体系;深化覆盖从风险识别、量化评估到迭代调优的全域协同服务体系。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