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SDP感知数据集平台、IEEE通信感知一体化新兴技术委员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等机构,联合华为、英特尔、中兴、丰田、LG电子等全球领先企业以及Chaspark平台联合发起的首届全球无线感知竞赛SSC 2025 (SDP Sensing Challenge 2025),于11月5日圆满落下帷幕。这场与ACM MobiCom会议合作举办的全球性赛事,旨在打造全球顶尖的竞技平台,吸引全球顶尖科研团队、科技企业和高校人才同台竞技,共同探索“感知+AI”的无限可能。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中新、IEEE 标准协会当选主席Dorothy Stanley、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罗智泉、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张黔、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首席技术官童文 、英特尔公司无线首席技术官Carlos Cordeiro等嘉宾出席决赛现场并致辞,来自全球各地的305支参赛团队、773位参赛者参与了本届赛事。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中新在致辞表示,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正加速迈入6G研发的关键期,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ISAC)作为6G的核心标志性能力,已成为打破技术壁垒、拓展应用边界的重要突破口,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等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升级息息相关。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将以该赛事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平台作用,持续推动构建“开放协同、共赢共生”的ISAC(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创新生态。积极推广赛事中的优秀技术成果,促进创新方案与会员企业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让参赛团队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主动对接政策资源,为ISAC(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的研发转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助力更多创新成果从“竞赛舞台”走向“产业市场”。
本届SSC 2025自7月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305个团队、773名选手参与。参赛团队围绕无线感知技术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挑战,提交了大量创新的方案、算法和模型。经过激烈角逐,最终10支精英团队成功晋级全球总决赛,在香港的巅峰对决中展示了各自深耕于未来智能感知领域的卓越成果。
最终,经过评审团的严格评定,以下团队凭借其在感知算法、数据处理及计算模型上的卓越创新与工程实现潜力,脱颖而出,获得殊荣。
一等奖
AIR@PKU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团队
凭借“基于毫米波雷达点云的先进人体活动识别”荣获一等奖。该团队通过创新的点云提取管线和定制化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超低误报/漏报的摔倒检测和高精度实时健身识别,其成果代表了毫米波雷达技术在安全监测领域的优秀成果。
WaveMind (重庆邮电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该团队项目实现了基于5G商用基站的亚毫米级位移测量,是通感一体化(ISAC)技术在高安全标准领域的成功应用。
ISCAS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该团队“面向智能座舱的分布式声学感知”概念,利用座舱内嵌设备,实现了无盲点儿童存在及微弱呼吸的精细监测,极大地提升了婴儿驾乘安全。
三等奖
USTC-IP La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构建了大规模Wi-Fi通感一体化(ISAC)系统,实现高精度室内定位。
635 Team (北京邮电大学)团队 将多模态大模型(MLLM)与强化学习融合,提升WiFi感知鲁棒性。
PKU-WISE (北京大学) 团队在单WiFi链路上实现了“One-shot”(单样本)步态识别。
DISCC (北京邮电大学) 团队提出了基于张量框架的人体步态识别技术,实现高精度识别。
WiDFS3.0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 展示了轻量级SISO感知框架,解决了时钟同步难题,支持低成本部署。
WisenLLM@CUHKSZ(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团队基于微调大模型,实现了多房间联合推断人体存在。
ITTT (天津大学)团队通过“SenseTrack”项目,为智慧养老提供了结合轨迹跟踪和语义解析的连续监测方案。
SSC 2025竞赛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全球智能感知技术正加速迈向实用化和商业化。我们期待这些创新成果能转化为强大的行业推动力,共同开启万物智能感知的新时代。
SSC 2025竞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新一代科研力量正在加速推动前沿无线感知技术的突破与商业落地,共同描绘“感天下,智未来”的万物智能感知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