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31日,2022中国算力大会在“泉城”济南举行。本届大会以“算赋百业·力导未来”为主题,是我国算力领域的首个全国性会议。
在大会“算力筑基高质量发展”主论坛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分别发表主题演讲。目前,信息通信业正在全力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努力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
推进云网融合共筑算力时代
算力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资源,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科研范式,越来越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预示着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指出,云网融合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算力基础设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信的实践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构建融合创新的算力基础设施。中国电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热力和自然资源供给条件的分布,在全国形成了“2﹢4﹢31﹢X﹢O”的算力布局,构建了云、边、端协同的层次化算力服务体系,提供了“公私专混”多样化的部署模式。截至2021年末,中国电信算力总规模达2.1EFLOPS,并以超过8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预计“十四五”期末达到16.3EFLOPS。二是完善“网随云动”的连接基础设施。围绕算力中心进行网络重构,推动流量由以“南北向”为主向“南北向﹢东西向”转变。构建“四区六轴八枢纽多通道”的低时延光缆网,加大承载网互联密度,降低枢纽间、枢纽内集群算力中心间时延;面向云的多AZ 需求,部署DCI波分,提供集群内重点算力中心间超大带宽、毫秒级互联能力;接应算力下沉,规模部署新型城域网,构建深/浅边缘的2ms/10ms时延圈,支持云边算力灵活调度。三是打造绿色低碳的算力新模式。中国电信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加大降碳力度。持续建设新型绿色数据中心,通过采用深度定制服务器、优化资源运营调度等手段提升算效水平,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力度,自研基站采用AI节能技术,推进低集成度、小容量、高能耗的老旧设备逐步退网。引入绿色电能,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四是构筑安全可信的算力新格局。中国电信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始终把网络安全作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底色。建设覆盖云网边端的安全能力池,实现安全能力按需随选和弹性部署。持续拓展安全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广天翼安全大脑、量子密话、网络反诈等系列产品与服务,构建国内唯一有全网覆盖和全球触达能力的“云堤”平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一体化纵向防护服务。
柯瑞文表示,面对新形势,中国电信将继续做好科技赋能,夯实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底座;数据融通,释放新型生产要素价值潜力;创新应用,为全社会数字化转型赋能注智;兼容并蓄,构建开放共享的新生态四个方面工作。中国电信作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将在未来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推进云网融合,持续加快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携手创造算力时代的美好未来。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
引领算网融合创新激发澎湃数智能量
进入信息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以信息为主导、能量和信息深度融合发展的全新阶段,“连接﹢算力﹢能力”正成为信息生成和运用的主要形式。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移动系统描绘“发展蓝图”,构建算力网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移动明确了“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新定位,制定实施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新战略,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其中,算力网络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国移动开创性提出打造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多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算力网络,推动算力成为与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同时,明确了“三个融通”的发展目标;规划了“三个阶段”的实施路径,助力全社会提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效率和效益。
杨杰指出,中国移动深入推进“产业实践”,加速技术应用成熟。坚持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坚持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双向驱动,加快算力网络落实见效。一是深入推进算网建设布局。围绕“三个融通”,加快基础设施升级。在推进数据中心覆盖和互联方面,落实全国8个算力枢纽节点建设要求,优化“4﹢3﹢ X”数据中心布局,推动网络结构优化和高速直连,打造全国20毫秒、省域5毫秒、地市1毫秒的三级算力时延圈。在推进“云边端”协同方面,深化“移动云﹢云专网”融合运营,实现“入网即入云”。在推进算力多样化方面,丰富CPU、GPU、ASIC等面向不同场景的算力资源,加快云服务商、智算超算中心等社会算力的统一并网纳管。二是深入推进算网科研攻关。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以科技创新夯实发展基础。在核心技术锻造方面,明确算力网络十大技术方向,强化存算一体、算力路由、在网计算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构建“算网大脑”原型、开展现网试点,加快实现算网资源的一体化编排调度和智能供给。在前沿技术引领方面,国际电信联盟(ITU)、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等国内国际标准组织建立算力网络标准体系,发起成立全球首个算力网络开源社区,联合高校探索突破空芯光纤、新型智算等前沿技术。三是深入推进算网应用创新。充分发挥算力网络新特性,加快现有产品升级和前瞻业务试点验证。
杨杰表示,中国移动愿与社会各界一道,携手探索算力网络发展的无限可能,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作用,为人类社会向信息文明纵深演进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
筑牢算力设施新基座驱动数字经济新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
中国联通坚持以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的责任担当,将大计算作为公司主责主业,布局全面承接“东数西算”工程的“5﹢4﹢31﹢X”新型数据中心体系,构建结构合理、运力充足、体验领先的算力网络,提供以联通云为核心能力的“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算网一体化服务,打造以算力为核心的算网融合生态体系。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强调,中国联通自去年新战略发布以来,立足自主创新,基于不断迭代、完善、丰富的算网底座,在超大规模云原生实践的基础上,全面升级了新一代云计算平台“联通云”,形成了“安全可信、云网一体、专属定制、多云协同”的特色能力,积累了300多款全栈云产品,打造了物联感知云、数海存储云、智能视频云、智链协同云、5G边缘云、自主可控云、混合云七大场景云,着力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提供“第一算力引擎”。一是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云动能”。依托5G边缘云,在全国334个城市实现了一点入云和弹性组网,完成了从网络赋能到算力下沉的转变,积极助力千行百业“上云用数赋智”,联通云的高性能并发处理能力在诸多实践中也得到充分验证。中国联通在山东面向中小企业推出的数字工厂云平台,目前已经服务上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物联感知云的连接数已经达到2000万。二是为数字社会繁荣提供“云助力”。通过联通云承载的智慧城市基座,在全国成功落地83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特别是在智慧医疗领域,目前已经在全国56个城市建成医疗云节点,与200多个卫健部门实现了对接,与300多家医院进行合作,打造了多个标杆示范和样板项目。三是为数字政府建设筑牢“云底座”。发挥云网数智链安一体化优势,累计承建20余个省份、100余个省市联动的两级政务云,全国政务云平台能力被有关机构评为得分第一。结合智能视频云打造的重保云,长期服务全国两会,累计保障286场“云外交”活动。
刘烈宏表示,中国联通愿携手各方,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发挥联通特长,以全光算力网络和可信数智联通云筑牢数字经济“算力基座”,发挥“算力引擎”赋能效应,并进一步加快沉淀和复制全国的实践经验,举全集团之力支撑山东联通全面为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联通积极参与2022中国算力大会相关活动,承办“算力赋能数字化转型”“新型算力网络赋能东数西算”两场分论坛,用业务产品和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中国联通算力底座、五大能力和算网一体赋能数字山东建设新成果。
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
深化共享发展筑牢算力之基
当前,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持续深入推进,5G、物联网、AI等技术使终端连接规模和数据量迅速增长,计算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因此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了加速期。
中国铁塔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服务电信运营商,通过统筹资源、统一建设、深化共享和专业化运营,全力支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表示,目前,中国铁塔的站址规模达到210万,是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商。这210万站址资源紧邻用户侧,覆盖各类业务场景,是天然的理想边缘计算节点。边缘基础设施往往是呈点多面广、网格化分布的,如何实现这些设施的可视可管可控,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铁塔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专业化、智能化的运维能力。中国铁塔按照“能自动不人工、能远程不现场”的原则,依托统一的运维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视频监控、AI、边缘计算等数智化技术,构建数字孪生站点和智能运维能力,逐步实现对210万站址、超过2000万台(套)设备的可视可管可控,打造最大的5G行业应用;一旦发现故障,监控系统主动报警、自动派单,实现资产“少人、无人维护”。这种数字化、智能化的运行维护能力,将为算力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保驾护航,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张志勇强调,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如何实现算力和能耗的双赢,也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中国铁塔基于分布式的基站供电网络和由350万组蓄电池组成的分布式储能系统,为客户提供电力保障综合解决方案和综合能源服务。面向算力网络建设发展,中国铁塔将综合利用基站叠光、储备一体、数智化节能、“能源管家”等技术手段,加大对边缘算力设施的能源供给和保障力度,通过节能、储能、绿能、智能,推动边缘算力设施低碳绿色发展。
中国铁塔在服务支撑通信行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资源特点和专业化运营优势,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和政法等重点行业,围绕视觉感知、数据采集、图像分析、信息处理等数字化需求,打造了全国统一开放的铁塔视联平台,建立了130多种算法的AI算法仓,通过“铁塔﹢5G﹢AI”,为千行百业装配“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已有超过20万座的“通信塔”变成了“数字塔”。
张志勇强调,算赋百业,力导未来。中国铁塔将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协同产业链加快开展算力应用需求、关键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共同推进算力网络发展,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铁塔贡献。
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
夯实广电算力底座服务文化数字化战略
中国广电作为集媒体、信息和科技融合于一体的平台型企业,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夯实算力网络,打造新型广电媒体传播网、国家文化专网和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网,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以网强基,“5G﹢有线”双轮驱动,加快建设新型广电网。中国广电坚持以全网IP化、云化、智慧化、融合化为根本方向,搭建5G和有线协同、云网边端一体化融合发展技术架构体系,推动建设全互联、广连接、广电和通信技术融合的新型广电网络。第一是建设高品质5G网络。中国广电已建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备、业务灵活的核心网及业务平台系统,通过5G共建共享向用户提供优质业务服务。广电网络已初步形成“有线﹢5G”融合发展新格局。第二是加速有线电视网络升级。中国广电将深度挖潜广播电视网络行业基础资源,升级广播电视国干网;统筹建设固移融合传输承载网,建设IP骨干网CBNET;以市场业务为导向,加速千兆光纤网络升级。同时,按照“算网融合、云网一体”架构思路,将广电网打造成具备“超大带宽”“超高安全”“超低时延”“超高灵活”特点的“连接﹢计算”泛在智能的基础设施。二是以算融媒,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升级,夯实国家文化数字化底座。中国广电积极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东数西算”工程,统一规划建设数据中心、广电云、CDN等基础设施,打造集约化云资源池,打造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算网大脑”;整合跨地区、跨平台的算力资源,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在融合视听算力方面,以广电云算力平台为基础,基于异构的AI和多云协同的分布式计算能力,支撑跨屏、跨网、跨域融合的广播电视一体化视听享受和数字化智能应用。在文化专网算力方面,从接入服务、算力服务、存储服务三个方面,不断提高广电网络、广电云平台的服务支撑能力,实现算力、算法和模型的产业共享。三是以媒促算,实施文宣领域算力应用创新,培育算力服务新业态。文化宣传以及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行业对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具有海量的应用需求,中国广电正重点围绕文化专网、视听服务两个方面,实施文宣领域算力应用创新。
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表示,中国广电秉持“融合、开放、创新”发展理念,与系统内外、产业链生态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繁荣的视听内容生态、充满活力的算力网络生态,盘活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活力,丰富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产业,为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广电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工信产业网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