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国联通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联通营业收入达到1918.33亿元,同比增长8.8%;服务收入达到1710.45亿元,同比增长6.3%;EBITDA达到535.45亿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达到123.91亿元,同比增长13.1%,连续7年实现双位数增长。产业互联网收入实现429.77亿元,占服务收入比首次超过四分之一,成为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半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6%,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基础不断夯实。在中期业绩发布会的Q&A环节,管理层就各方关注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本文依据现场实录,深度聚焦现任管理层对中国联通下一阶段经营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聚焦新形势新窗口新动能
一面是数字消费。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从六个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其中在第五个方面“拓展新型消费”的第13条,专门部署了“壮大数字消费”,中国联通总经理陈忠岳表示,中国联通有足够的信心在扩大数字消费中的供需两端发挥更大的作用,深入推进数字消费需求升级和供给优化,加快构建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这份信心来自产业机遇,也就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来自中国联通自身的发展积聚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在需求侧,围绕“民之所盼”,中国联通将加快推动数字消费迭代升级,不断丰富数字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目前,以视频彩铃、联通云盘为代表的个人数智生活用户已经突破8700万户,以联通超清、联通组网为代表的智家用户已经突破9500万户,再过不久,这两个数字都将突破亿级关口。
在供给侧,中国联通将围绕“业之所需”,强化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优势,助力千行百业以产业升级优化消费供给。加速“5G+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建设2600余个5G工厂;车联网前装市场份额占比达到70%,为超过25万个行政村提供数字乡村服务。
另一面是海外市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下,国际业务是否会成为推动中国联通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表示,中国联通将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资企业走出去,“我们认为未来国际业务有望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这个结论出自中国联通管理层对以下几方面因素的考量。一是国际漫游需求增加。随着出行和国际旅游的恢复,国际漫游服务需求有望大幅增加。中国联通作为主要的电信运营商之一,在提供海外漫游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为公司带来收入增长。二是跨境互联网流量增加。随着数字经济转型要求、“一带一路”政策利好等因素,跨境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领域的跨境互联网流量有望迅速增长。通过提供稳定的国际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服务,可以满足企业和个人的跨境需求,从而助力出海中资和海外客户实现业绩增长。三是5G全球合作机遇增加。随着全球范围内5G网络的建设和应用推广,中国联通可以与国际伙伴开展更多合作,包括网络共享、国际漫游协议和5G技术创新等方面。这将为国际业务带来更多商机。梁宝俊同时表示,在发展国际业务时中国联通也会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并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开发与治理
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陈忠岳表示,中国联通将充分发挥数据集中、系统集约、智慧运营等优势,紧抓发展机遇,在数据的治理、服务、应用和安全等领域,加快培育以“资治”政务大数据平台为代表的产品体系,推动大数据业务高质量发展。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中国联通坚持发挥数据集中、系统集约、智慧运营等优势,围绕数据要素丰富应用场景,以创新技术为保障、以丰富数据治理经验为基石,深度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助力政府社会高效治理、产业实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中国联通将从汇聚数据要素、完善数据治理、打造数据产品、输出数据服务、坚守数据安全五个方面,逐步拓展参与数据要素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为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贡献联通智慧和联通力量。一是汇聚数据要素。率先实现数据集约运营、31个省(区、市)数据一点集中,具备海量、多源、异构、全域、实时数据采集交换能力,拥有400PB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超万亿级数据实时处理实践。二是完善数据治理。融合安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建立完备的大数据能力体系,围绕数据治理等重点应用、高并发等业务场景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数据使用水平。三是打造数据产品。建设统一数据产品中台,面向农村、金融、快消、汽车、电力、商超等不同领域,研发多款场景化综合数据产品。四是输出数据服务。向客户提供成熟的数据技术,方便客户利用自身数据,形成决策分析工具和应用。五是坚守数据安全。依托大数据安全管理、技术、运营三大体系,融合区块链、隐私计算,保障数据安全。
有效益效率的ESG部署日趋成熟
近年来,中国联通ESG工作部署沿着三大“章法”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一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坚持企业自身的绿色发展,深化与中国电信的网络共建共享,每年通过4G/5G共建共享节电175亿千瓦时以上、减少碳排放超过1000万吨。与此同时,通过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环保等数字化建设,助力经济社会节能降碳、绿色转型。
二是在社会民生方面,中国联通在教育、医疗、社保、金融、就业、养老等领域积极提供数字化创新服务,促进民生服务更普惠、更便捷。助力乡村振兴,为超过25万个行政村提供数字乡村服务;同时促进大学生就业,连续两年新招聘人才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千分之一。
三是在企业治理方面,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曹兴信强调:“我们坚持向改革要效益、向治理要效率,强化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治理,打造守规范、遵法规、有韧性、重安全的经营管理体系,推动生产运营效率明显提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近期全国多地汛情严峻,中国联通在防汛救灾行动中的表现可谓既显担当,又显“功底”。中国联通快速响应、紧密部署,全力做好应对防范、加强值守保障,确保通信网络平稳运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唐永博介绍:“公司做好事前应急预案,对汛情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桌面推演,预备好各类物资,并安排人员对干线、核心机房等重要点位现场值守,排查漏雨隐患;做好事中快速响应,集结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对基站、光缆、杆路进行抢修,投入救灾人员、抢险车辆、应急设备、应急油机数以万计,全力以赴确保通信安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确保最短时间恢复通信,保障指挥通信畅通,保障公众通信安全。
创新发展激活更高价值
中国联通因创新而生,也在创新中发展壮大。特别是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中国联通将进一步以创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推动“新基建”和“新科技”相融互促,拓展创新发展的新空间。
一方面,通过“新科技”开辟了“新基建”的新途径。5G共建共享为全球5G规模部署与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另一方面,在“新基建”中释放了“新科技”的新红利。联通云在云网融合的算力基础设施上不断迭代升级,打造了“安全可靠、云网一体、数智相融、专属定制、多云协同”的特色能力,树立了“安全数智云”的品牌形象,在技术创新、产业赋能、生态共建方面持续迭代出新,将“新基建”的科技红利转化为“云业务”的发展红利。
同时,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在内外两端快速拓展。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表示,在联通内部,网络AI应用已上线超过百款,有效赋能网络规建维优;全国集约化智能客服系统有效支撑31个省(区、市)热线服务,智能服务占比达80%,全语音门户应答量达99.97%。在外部,研发视觉合规分析、语音质检、语音外呼、数字合成人等40多款产品,覆盖11个重点行业、30多个典型场景,带动收入数十亿元。
就回应企业估值体系重塑等事宜,中国联通总会计师李玉焯认为,对中国联通来讲,主要是信心之基要“稳”。最根本还是脚踏实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好价值创造,练好基本功,夯实资本市场估值的“基本盘”。
据了解,在近期的汛情中,中国联通第一时间组建应急通信团队,携带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系统前往受灾区域,迅速开展保障任务。这个系统主要包括无人机、空中基站、卫星回传链路,可以为120平方公里内的受灾区域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信号覆盖;支持1000名受灾群众和指挥调度人员同时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充分发挥了无人和安全的特性,满足了应急所需,有效助力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通信全面恢复争取了宝贵时间。实际上,从2017年起,中国联通就开展了网联无人机的研发工作,协同产业链建设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
陈忠岳在此前联通上半年工作会上表示,下半年中国联通将推进基础业务和新兴板块两端发力、协调发展,奋力完成全年目标。“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提高网络硬实力、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提高科技创新力、提高系统统筹力、提高治企新活力、提高队伍战斗力、提高风险控制力。”续写精彩,值得期待。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