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I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全球各国纷纷出台AI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抢占战略制高点和把握发展机遇。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AI的能力越来越强,其应用和影响将日益加深,因此,负责任的AI(Responsible AI)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负责任的AI的推进和落实,离不开合理有效的AI治理。
一是宏观战略与落地政策并举,培育国家AI竞争力。自2013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经济社会智能化发展”以来,AI便进入国家宏观战略的视野,成为国家顶层政策文件的重要议题。此后,国家对AI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持续在战略层面对发展AI做出部署,确保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科技伦理制度不断完善,成为AI创新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科技伦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明确提出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并将科技伦理纳入顶层政策设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第一,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统筹协调推进全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第二,出台科技伦理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科技伦理治理落地实施;第三,强调AI领域的科技伦理治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先后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为发展负责任的AI提供伦理指南。
三是互联网领域算法应用成为AI监管的重点对象。互联网领域的算法监管强调安全可控、权益保护、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滥用防范等多元目的,在算法应用分级分类基础上,重点规制高风险类算法应用。算法分级分类监管和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对AI系统的监管思路是类似的,后者按照不可接受风险、高风险、有限风险、最小风险对AI系统进行分级,并对不同风险程度的AI系统提出不同的监管要求。在此背景下,学界对算法治理的研究兴趣浓厚,提出了算法解释、算法影响评估、算法审计等诸多思路。
四是以监管创新促进AI在传统强监管领域应用落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通过“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试点、示范应用等方式支持、促进AI新事物应用落地。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立法和规范性文件,鼓励、支持和规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活动,探索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标准的“监管沙盒”,完善自动驾驶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规则,保障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
五是加快探索AI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AI生成内容(AI-Generated Contents)已经成为AI的新疆域,代表着AI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AIGC技术已能自主生产多种形式的内容,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3D内容(3D物品、3D虚拟场景)等。AIGC技术及其应用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由此成为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诸如“AIGC内容的著作权保护及归属如何确立”“AIGC技术使用他人版权内容是否侵权”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是标准化建设是AI治理的关键一环。《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我国非常重视AI领域的标准化建设,近年来,各界持续推进AI治理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标准化工作。例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立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都旨在推进制定AI领域的国家标准。
七是行业主动探索AI治理的自律措施,践行负责任创新和科技向善理念。有效的AI治理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用户或消费者、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其中,科技企业的自我治理和自律管理是落实“伦理先行”理念的重要方式。
八是全球AI治理合作与竞争并存。全球AI竞争既是技术与产业的竞争,也是治理规则与标准的竞争。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正在形成AI、数据等方面新的国际规则,如数据流动、AI治理框架等。近年来,中国对参与全球科技治理高度重视,积极提出自己的主张,争取更多认同与共识。其中,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持续为全球数字治理注入正能量。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