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下午,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联合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编制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组讨论会,此次会议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赵俊湦副秘书长、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信息能源所李玉昇副所长,参编单位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第四检测部李宝利主任、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杨睿工程师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鲸耀科技有限公司、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陕西坚瑞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等参编单位领导或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会议由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张瑜咨询设计师主持。
赵俊湦副秘书长表示,今年4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的《2021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要求,启动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促进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随后在今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再次要求,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快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系列标准研制,促进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在上述文件的指引下,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作为全国性的社团组织,在四大方面深入开展信息通信行业团体标准工作,一是加强关键技术领域团体标准研究;二是助推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三是助力产业和经济数字化转型;四是优化信息通信标准供给结构。
李玉昇副所长表示,各方应在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国家对标准的相关要求来开展各行业的标准工作。锂电池相比铅酸电池有着天然的优势,相同容量的锂电体积与重量仅铅酸电池的1/3、工作温度比铅酸高10°C,大大降低了对机房空间、承重和制冷方面的要求,节约了机房改造建设成本。同时,锂电池的寿命为铅酸电池的4倍,更新周期长(铅酸3~5年),节约了运维成本。因此锂电池在通信领域应用是非常有价值的。然而过去由于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等原因,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不如铅酸电池,导致其在核心机房、数据中心尚未规模应用。对此,李玉昇所长指出,早在2019年,中国移动已牵头编制了锂电池的安全研究报告,致力于推进锂电池在通信站点、机房、数据中心的应用。目前我国乃至全球仍未有出台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安全专项标准,仍然处于依靠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产品性能的检测和认定,检测合格的产品可在通信行业内应用,缺乏结合通信行业应用特点的检测标准。因此,由各通信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标准,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这次的标准编制是非常有意义的,对锂电池在生产、制造、设计、应用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各方要意识到重要性。
当前,及时预警及有效处理各类锂电池火灾是消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选型、安装、监控、日常维护等环节的安全性管控,并采取基本的火灾预防措施。为了保证锂电池的安全应用,电芯是锂电池安全的基础,BMS安全管理是降低热失控、保障锂电安全应用的关键,需要从电芯、PACK、管理以及测试方面提出标准,进行严格选型设计来保障。结合数字技术做到对锂电池安全可视、可管、可控,有必要制定统一规范的通信用磷酸铁锂通用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的提出将给使用方、设计方、制造方均带来统一的要求,为用户提供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选型和检测依据。因此,该标准的发布将大大推动智能锂电池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助力信息通信领域备电系统安全、高效、智能。
天津消防研究所李宝利主任表示,保障锂电池在通信机房的安全应用,安全预防是核心。事故发生前,必须有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能够通过合理的手段及时探测到电池的异常,及时预警,配合预设的消防措施,最短时间内对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故进行有效抑制。抑制的条件必须明确,在电池本身抑制、机柜中抑制,或是两者结合抑制?这也非常考验我们如何设置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标准中的安全条款。 简而言之,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标准中应明确如何探测风险、判断机制、抑制措施、测试方法,在某簇电芯发生问题时,及时关停并进行物理隔离,把事故范围控制在最小区域内。
通信行业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对于推动通信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先后发布了《通信用48V磷酸铁锂梯次电池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通信用梯次电池管理系统(BMS)要求》、《通信行业梯次利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经营企业管理规范》等多项团体标准。随着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需求日渐提升,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将联合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加速实施《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相信随着《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启动编制,未来各方将互相协作,持续推进标准制定工作,助力实现通信基础设施能源的绿色化、节能化。